148 天高效封顶!看中建海龙科技“硬实力”

评论

  在建筑行业积极向高效、绿色、智能方向转型的浪潮中,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海龙”)凭借其卓越的科技实力,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路6号保障性住房项目从首吊到封顶仅用时148天,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深圳安居集团与中建海龙以及中海建筑有限公司合作的成功,更是对中建海龙在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领域卓越科技实力的有力证明。

图片5.jpg

  梅林路6号保障性住房项目总建筑面积4.45万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30层,高度接近百米,可提供696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在如此规模和高度的项目中,中建海龙采用原创研发的C-MiC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结合深圳市最新发布的《混凝土模块化建筑技术规程》,实现了建筑工艺的全面升级。

  该技术运用“箱模-现浇剪力墙体系”,将墙模作为剪力墙保护层厚度参与受力计算,有效减轻建筑自重,还针对多项建筑构造节点进行设计优化,大幅提升了居住空间的实用率。同时,项目把整栋建筑拆分为800个模块,每个模块都集成了厨房、客厅、卧室、卫生间及阳台等功能区。在工厂生产阶段,模块的结构、水电、装修等大量工序提前完成,制造精度精确到毫米级,并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一户一码”,确保验收流程完整且可追溯,真正做到了从设计到生产的全流程精细化、标准化。

图片6.jpg

  在智慧吊装系统的控制下,模块能够精准落位,减少了人为操作可能出现的误差。同时,通过自主可控的BIM系统、T-BIM设计管理平台、C-SMART智慧工地系统等技术,项目实现了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从设计环节开始,各个参与方就能通过这些系统进行高效协同,确保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等环节的信息实时更新与共享,避免了因信息不畅导致的工期延误和质量问题。

  “微管廊”技术是梅林路6号项目的一大创新亮点,该技术将电力、通讯、热力、给水等多类管线集成在构建隧道空间中,集成度达户内管线的60%。这一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少了空间占用,让室内空间更加规整,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同时,管线集中布置在微管廊内,大大节约了运维成本,提升了检修便利性和运维效率。一旦出现管线故障,维修人员可以快速定位问题并进行修复,减少了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中建海龙在项目中引入集成数字交付(IDD)概念,以建立MiC产品合格证体系为基础,以电梯工程全生命周期数据、资料电子化管理为试点,采用云存储与电子签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推动MiC项目全过程数字化验收和资料归档。这一举措打破了传统建筑项目资料管理的繁琐模式,实现了项目资料的电子化、信息化管理。

  未来,中建海龙将继续秉持科技创新理念,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更多保障性住房项目以及各类建筑工程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解决方案,助力实现更多人的安居梦想。


责编:hxq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注:凡注明来源非本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华夏晚报致力于资讯传播,希望建立合作关系。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版权申明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02142号-2

版权为华夏晚报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